濰坊市環(huán)境科學研究設計院有限公司歡迎您!
	
| 
             預案編制單位: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  
            (專業(yè)技術服務機構: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 ) 
            企業(yè)環(huán)境風險級別:□一般;□較大;□重大 
            (本欄由企業(yè)填寫) 
             | 
        |||||||
| 
             “一票否決”項(以下三項中任意一項判定為“不符合”,則評審結論為“未通過”) 
             | 
        |||||||
| 
             評 審 指 標 
             | 
            
             評審意見 
             | 
            
             指 標 說 明 
             | 
        |||||
| 
             判 定 
             | 
            
             說 明 
             | 
        ||||||
| 
             有單獨的環(huán)境風險評估報告和環(huán)境應急資源調查報告(表) 
             | 
            
             □符合 
            □不符合 
             | 
            
             | 
            
             突發(fā)事件應急預案管理辦法有關規(guī)定; 
            備案管理辦法第十條要求,應當在開展環(huán)境風險評估和環(huán)境應急資源調查的基礎上編制環(huán)境應急預案 
             | 
        ||||
| 
             從可能的突發(fā)環(huán)境事件情景出發(fā)編制且典型突發(fā)環(huán)境事件情景無缺失 
             | 
            
             □符合 
            □不符合 
             | 
            
             | 
            
             突發(fā)事件應對法有關規(guī)定; 
            備案管理辦法第九、十條,均對企業(yè)從可能的突發(fā)環(huán)境事件情景出發(fā)編制環(huán)境應急預案提出了要求; 
            典型突發(fā)環(huán)境事件情景基于真實事件與預期風險凝練、集合而成,體現(xiàn)各類事件的共性與規(guī)律 
             | 
        ||||
| 
             能夠讓周邊居民和單位獲得事件信息 
             | 
            
             □符合 
            □不符合 
             | 
            
             | 
            
             環(huán)境保護法第四十七條規(guī)定,在發(fā)生或可能發(fā)生突發(fā)環(huán)境事件時,企業(yè)應當及時通報可能受到危害的單位和居民。備案管理辦法第十條也提出了相應要求 
             | 
        ||||
| 
             環(huán)境應急預案及相關文件的基本形式 
             | 
        |||||||
| 
             評審項目 
             | 
            
             評 審 指 標 
             | 
            
             評審意見 
             | 
            
             指 標 說 明 
             | 
        ||||
| 
             判定 
             | 
            
             得分 
             | 
            
             說明 
             | 
        |||||
| 
             封面目錄 
             | 
            
             1a 
             | 
            
             封面有環(huán)境應急預案、預案編制單位名稱,預留正式發(fā)布預案的版本號、發(fā)布日期等設計; 
            目錄有編號、標題和頁碼,一般至少設置兩級目錄 
             | 
            
             □符合 
            □部分符合 
            □不符合 
             | 
            
             | 
            
             | 
            
             預案版本號指為便于索引、回溯而在發(fā)布時賦予預案的標識號,企業(yè)可以按照內部技術文件版本號管理要求執(zhí)行; 
            預案各章節(jié)可以有多級標題,但在目錄中至少列出兩級標題,便于查找 
             | 
        |
| 
             結構 
             | 
            
             2a 
             | 
            
             結構完整,格式規(guī)范 
             | 
            
             □符合 
            □部分符合 
            □不符合 
             | 
            
             | 
            
             | 
            
             結構完整指預案文件布局合理、層次分明,無錯漏章節(jié)、段落;正文對附件的引用、說明等,與附件索引、附件一致; 
            格式規(guī)范指預案文件符合企業(yè)內部公文格式標準,或文件字體、字號、版式、層次等遵循一定的規(guī)范 
             | 
        |
| 
             行文 
             | 
            
             3a 
             | 
            
             文字準確,語言通順,內容簡明 
             | 
            
             □符合 
            □部分符合 
            □不符合 
             | 
            
             | 
            
             | 
            
             文字準確是指無明顯錯別字、多字、漏字、語句錯誤、數(shù)據(jù)錯誤、時間錯誤等現(xiàn)象; 
            語言通順是指語言規(guī)范、連貫、易懂,合乎事理邏輯,關鍵內容不會產(chǎn)生歧義等; 
            內容簡明是指環(huán)境應急預案、環(huán)境風險評估報告、環(huán)境應急資源調查報告獨立成文,預案正文和附件內容分配合理,應對措施等重點信息容易找到,內容上無簡單重復、大量互相引用等現(xiàn)象 
             | 
        |
| 
             環(huán)境應急預案編制說明 
             | 
        |||||||
| 
             過程說明 
             | 
            
             4a 
             | 
            
             說清預案編修過程 
             | 
            
             □符合 
            □部分符合 
            □不符合 
             | 
            
             | 
            
             | 
            
             編制過程主要包括成立環(huán)境應急預案編制工作組、開展環(huán)境風險評估和環(huán)境應急資源調查、征求關鍵崗位員工和可能受影響的居民、單位代表的意見、組織對預案內容進行推演等 
             | 
        |
| 
             問題說明 
             | 
            
             5a 
             | 
            
             說明意見建議及采納情況、演練暴露問題及解決措施 
             | 
            
             □符合 
            □部分符合 
            □不符合 
             | 
            
             | 
            
             | 
            
             一般應有意見建議清單,并說明采納情況及未采納理由;演練(一般為檢驗性的桌面推演)暴露問題清單及解決措施,并體現(xiàn)在預案中 
             | 
        |
| 
             環(huán)境應急預案文本 
             | 
        |||||||
| 
             編制目的 
             | 
            
             6 
             | 
            
             體現(xiàn):規(guī)范事發(fā)后的應對工作,提高事件應對能力,避免或減輕事件影響,加強企業(yè)與政府應對工作銜接 
             | 
            
             □符合 
            □部分符合 
            □不符合 
             | 
            
             | 
            
             | 
            
             此三項為預案的總綱。 
            關于“規(guī)范事發(fā)后的應對工作”,《突發(fā)事件應急預案管理辦法》強調應急預案重在“應對”,適當向前延伸至“預警”,向后延伸至“恢復”。關于“加強企業(yè)與政府應對銜接”,根據(jù)備案管理辦法,實行企業(yè)環(huán)境應急預案備案管理,其中一個重要作用是環(huán)保部門收集信息,服務于政府環(huán)境應急預案編修;另外,由于權限、職責、工作范圍的不同,企業(yè)環(huán)境應急預案應該在指揮、措施、程序等方面留有“接口”,確保與政府預案有機銜接。 
            適用主體,指組織實施預案的責任單位;地理或管理范圍,如某公司內、某公司及周邊環(huán)境敏感區(qū)域內;事件類別,如生產(chǎn)廢水事故排放、化學品泄漏、燃燒或爆炸次生環(huán)境事件等;工作內容,可包括預警、處置、監(jiān)測等。 
            堅持環(huán)境優(yōu)先,是因為環(huán)境一旦受到污染,修復難度大且成本高;應急工作與崗位職責相結合,強調應急任務要細化落實到具體工作崗位 
             | 
        |
| 
             適用范圍 
             | 
            
             7 
             | 
            
             明確:預案適用的主體、地理或管理范圍、事件類別、工作內容 
             | 
            
             □符合 
            □部分符合 
            □不符合 
             | 
            
             | 
            
             | 
        ||
| 
             工作原則 
             | 
            
             8 
             | 
            
             體現(xiàn):符合國家有關規(guī)定和要求,結合本單位實際;救人第一、環(huán)境優(yōu)先;先期處置、防止危害擴大;快速響應、科學應對;應急工作與崗位職責相結合等 
             | 
            
             □符合  
            □部分符合 
            □不符合 
             | 
            
             | 
            
             | 
        ||
| 
             應急預案 
            體系 
             | 
            
             9b 
             | 
            
             以預案關系圖的形式,說明本預案的組成及其組成之間的關系、與生產(chǎn)安全事故預案等其他預案的銜接關系、與地方人民政府環(huán)境應急預案的銜接關系,輔以必要的重點內容說明 
             | 
            
             □符合  
            □部分符合 
            □不符合 
             | 
            
             | 
            
             | 
            
             本項目的三項指標,主要考察企業(yè)在環(huán)境應急預案編制過程中能否清晰把握預案體系。具體銜接方式、內容在應對流程和措施等部分體現(xiàn)。 
            有的企業(yè)環(huán)境應急預案包括綜合預案、專項預案、現(xiàn)場預案或其他組成,應說明這些組成之間的銜接關系,確保各個組成清晰界定、有機銜接。企業(yè)環(huán)境應急預案一般應以現(xiàn)場處置預案為主,有針對性地提出各類事件情景下的污染防控措施,明確責任人員、工作流程、具體措施,落實到應急處置卡上。確需分類編制的,綜合預案側重明確應對原則、組織機構與職責、基本程序與要求,說明預案體系構成;專項預案側重針對某一類事件,明確應急程序和處置措施。如不涉及以上情況,可以說明預案的主體框架。 
            環(huán)境應急預案定位于控制并減輕、消除污染,與企業(yè)內部生產(chǎn)安全事故預案等其他預案清晰界定、相互支持。 
            企業(yè)突發(fā)環(huán)境事件一般會對外環(huán)境造成污染,其預案應與所在地政府環(huán)境應急預案協(xié)調一致、相互配合。 
             | 
        |
| 
             10 
             | 
            
             預案體系構成合理,以現(xiàn)場處置預案為主,確有必要編制綜合預案、專項預案,且定位清晰、有機銜接 
             | 
            
             □符合  
            □部分符合 
            □不符合 
             | 
            
             | 
            
             | 
        |||
| 
             11 
             | 
            
             預案整體定位清晰,與內部生產(chǎn)安全事故預案等其他預案清晰界定、相互支持,與地方人民政府環(huán)境應急預案有機銜接 
             | 
            
             □符合  
            □部分符合 
            □不符合 
             | 
            
             | 
            
             | 
        |||
| 
             組織指揮機制 
             | 
            
             12 
             | 
            
             以應急組織體系結構圖、應急響應流程圖的形式,說明組織體系構成、應急指揮運行機制,配有應急隊伍成員名單和聯(lián)系方式表 
             | 
            
             □符合  
            □部分符合 
            □不符合 
             | 
            
             | 
            
             | 
            
             以圖表形式,說明應急組織體系構成、運行機制、聯(lián)系人及聯(lián)系方式 
             | 
        |
| 
             13 
             | 
            
             明確組織體系的構成及其職責。一般包括應急指揮部及其辦事機構、現(xiàn)場處置組、環(huán)境應急監(jiān)測組、應急保障組以及其他必要的行動組 
             | 
            
             □符合  
            □部分符合 
            □不符合 
             | 
            
             | 
            
             | 
            
             企業(yè)根據(jù)突發(fā)環(huán)境事件應急工作特點,建立由負責人和成員組成的、工作職責明確的環(huán)境應急組織指揮機構。注意與企業(yè)突發(fā)事件應急預案以及生產(chǎn)安全等預案中組織指揮體系的銜接 
             | 
        ||
| 
             組織指揮機制 
             | 
            
             14 
             | 
            
             明確應急狀態(tài)下指揮運行機制,建立統(tǒng)一的應急指揮、協(xié)調和決策程序 
             | 
            
             □符合  
            □部分符合 
            □不符合 
             | 
            
             | 
            
             | 
            
             指揮運行機制,指的是總指揮與各行動小組相互作用的程序和方式,能夠對突發(fā)環(huán)境事件狀態(tài)進行評估,迅速有效進行應急響應決策,指揮和協(xié)調各行動小組活動,合理高效地調配和使用應急資源 
             | 
        |
| 
             15 
             | 
            
             根據(jù)突發(fā)環(huán)境事件的危害程度、影響范圍、周邊環(huán)境敏感點、企業(yè)應急響應能力等,建立分級應急響應機制,明確不同應急響應級別對應的指揮權限 
             | 
            
             □符合  
            □部分符合 
            □不符合 
             | 
            
             | 
            
             | 
            
             例如有的企業(yè)將環(huán)境應急分為車間級、企業(yè)級、社會級,明確相應的指揮權限:車間負責人、企業(yè)負責人、接受當?shù)卣y(tǒng)一指揮 
             | 
        ||
| 
             16 
             | 
            
             說明企業(yè)與政府及其有關部門之間的關系。明確政府及其有關部門介入后,企業(yè)內部指揮協(xié)調、配合處置、參與應急保障等工作任務和責任人 
             | 
            
             □符合  
            □部分符合 
            □不符合 
             | 
            
             | 
            
             | 
            
             例如政府及其有關部門介入后,環(huán)境應急指揮權的移交及企業(yè)內部的調整 
             | 
        ||
| 
             監(jiān)測預警 
             | 
            
             17 
             | 
            
             建立企業(yè)內部監(jiān)控預警方案 
             | 
            
             □符合  
            □部分符合 
            □不符合 
             | 
            
             | 
            
             | 
            
             根據(jù)企業(yè)可能面臨事件情景,結合事件危害程度、緊急程度和發(fā)展態(tài)勢,對企業(yè)內部預警級別、預警發(fā)布與解除、預警措施進行總體安排 
             | 
        |
| 
             18 
             | 
            
             明確監(jiān)控信息的獲得途徑和分析研判的方式方法 
             | 
            
             □符合  
            □部分符合 
            □不符合 
             | 
            
             | 
            
             | 
            
             監(jiān)控信息的獲得途徑,例如極端天氣等自然災害、生產(chǎn)安全事故等事故災難、相關監(jiān)控監(jiān)測信息等; 
            分析研判的方式方法,例如根據(jù)相關信息和應急能力等,結合企業(yè)自身實際進行分析研判 
             | 
        ||
| 
             19 
             | 
            
             明確企業(yè)內部預警條件,預警等級,預警信息發(fā)布、接收、調整、解除程序、發(fā)布內容、責任人 
             | 
            
             □符合  
            □部分符合 
            □不符合 
             | 
            
             | 
            
             | 
            
             一般根據(jù)企業(yè)突發(fā)環(huán)境事件類型情景和自身的應急能力等,結合周邊環(huán)境情況,確定預警等級,做到早發(fā)現(xiàn)、早報告、早發(fā)布; 
            紅色預警一般為企業(yè)自身力量難以應對;橙色預警一般為企業(yè)需要調集內部絕大部分力量參與應對;黃色、藍色預警根據(jù)企業(yè)實際需求確定 
             | 
        ||
| 
             信息報告 
             | 
            
             20 
             | 
            
             明確企業(yè)內部事件信息傳遞的責任人、程序、時限、方式、內容等,包括向協(xié)議應急救援單位傳遞信息的方式方法 
             | 
            
             □符合  
            □部分符合 
            □不符合 
             | 
            
             | 
            
             | 
            
             從事件第一發(fā)現(xiàn)人至事件指揮人之間信息傳遞的方式、方法及內容,內容一般包括事件的時間、地點、涉及物質、簡要經(jīng)過、已造成或者可能造成的污染情況、已采取的措施等 
             | 
        |
| 
             21 
             | 
            
             明確企業(yè)向當?shù)厝嗣裾捌洵h(huán)保等部門報告的責任人、程序、時限方式、內容等,輔以信息報告格式規(guī)范 
             | 
            
             □符合  
            □部分符合 
            □不符合 
             | 
            
             | 
            
             | 
            
             從企業(yè)報告決策人、報告負責人到當?shù)厝嗣裾捌洵h(huán)保部門負責人(單位)之間信息傳遞的方式、方法及內容,內容一般包括企業(yè)及周邊概況、事件的時間、地點、涉及物質、簡要經(jīng)過、已造成或者可能造成的污染情況、已采取的措施、請求支持的內容等 
             | 
        ||
| 
             22 
             | 
            
             明確企業(yè)向可能受影響的居民、單位通報的責任人、程序、時限、方式、內容等 
             | 
            
             □符合  
            □部分符合 
            □不符合 
             | 
            
             | 
            
             | 
            
             從企業(yè)通報決策人、通報負責人到周邊居民、單位負責人之間信息傳遞的方式、方法及內容,內容一般包括事件已造成或者可能造成的污染情況、居民或單位避險措施等 
             | 
        ||
| 
             應急監(jiān)測 
             | 
            
             23c 
             | 
            
             涉大氣污染的,說明排放口和廠界氣體監(jiān)測的一般原則 
             | 
            
             □符合  
            □部分符合 
            □不符合 
             | 
            
             | 
            
             | 
            
             按照《突發(fā)環(huán)境事件應急監(jiān)測技術規(guī)范》等有關要求,確定排放口和廠界氣體監(jiān)測一般原則,為針對具體事件情景制定監(jiān)測方案提供指導; 
            排放口為突發(fā)環(huán)境事件中污染物的排放出口,包括按照相關環(huán)境保護標準設置的排放口 
             | 
        |
| 
             24c 
             | 
            
             涉水污染的,說明廢水排放口、雨水排放口、清凈下水排放口等可能外排渠道監(jiān)測的一般原則 
             | 
            
             □符合  
            □部分符合 
            □不符合 
             | 
            
             | 
            
             | 
            
             按照《突發(fā)環(huán)境事件應急監(jiān)測技術規(guī)范》等有關要求,確定可能外排渠道監(jiān)測的一般原則,為針對具體事件情景制定監(jiān)測方案提供指導 
             | 
        ||
| 
             25 
             | 
            
             監(jiān)測方案一般應明確監(jiān)測項目、采樣(監(jiān)測)人員、監(jiān)測設備、監(jiān)測頻次等 
             | 
            
             □符合  
            □部分符合 
            □不符合 
             | 
            
             | 
            
             | 
            
             針對具體事件情景制定監(jiān)測方案 
             | 
        ||
| 
             26 
             | 
            
             明確監(jiān)測執(zhí)行單位;自身沒有監(jiān)測能力的,說明協(xié)議監(jiān)測方案,并附協(xié)議 
             | 
            
             □符合  
            □部分符合 
            □不符合 
             | 
            
             | 
            
             | 
            
             自身沒有監(jiān)測能力的,應與當?shù)丨h(huán)境監(jiān)測機構或其他機構銜接,確保能夠迅速獲得環(huán)境檢測支持 
             | 
        ||
| 
             應對流程和措施 
             | 
            
             27b 
             | 
            
             根據(jù)環(huán)境風險評估報告中的風險分析和情景構建內容,說明應對流程和措施,體現(xiàn):企業(yè)內部控制污染源-研判污染范圍-控制污染擴散-污染處置應對流程和措施 
             | 
            
             □符合  
            □部分符合 
            □不符合 
             | 
            
             | 
            
             | 
            
             企業(yè)內部應對突發(fā)環(huán)境事件的原則性措施 
             | 
        |
| 
             28b 
             | 
            
             體現(xiàn)必要的企業(yè)外部應急措施、配合當?shù)厝嗣裾捻憫胧┘皩Ξ數(shù)厝嗣裾畱贝胧┑慕ㄗh 
             | 
            
             □符合  
            □部分符合 
            □不符合 
             | 
            
             突發(fā)環(huán)境事件可能或已經(jīng)對企業(yè)外部環(huán)境產(chǎn)生影響時,企業(yè)在外部可以采取的原則性措施、對當?shù)厝嗣裾慕ㄗh性措施 
             | 
        ||||
| 
             29c 
             | 
            
             涉及大氣污染的,應重點說明受威脅范圍、組織公眾避險的方式方法,涉及疏散的一般應輔以疏散路線圖;如果裝備風向標,應配有風向標分布圖 
             | 
            
             □符合  
            □部分符合 
            □不符合 
             | 
            
             | 
            
             | 
            
             避險的方式包括疏散、防護等,說明避險措施的原則性安排 
             | 
        ||
| 
             30c 
             | 
            
             涉及水污染的,應重點說明企業(yè)內收集、封堵、處置污染物的方式方法,適當延伸至企業(yè)外防控方式方法;配有廢水、雨水、清凈下水管網(wǎng)及重要閥門設置圖 
             | 
            
             □符合  
            □部分符合 
            □不符合 
             | 
            
             | 
            
             | 
            
             說明控制水污染的原則性安排 
             | 
        ||
| 
             31b 
             | 
            
             分別說明可能的事件情景及應急處置方案,明確相關崗位人員采取措施的時間、地點、內容、方式、目標等 
             | 
            
             □符合  
            □部分符合 
            □不符合 
             | 
            
             | 
            
             | 
            
             按照以上原則性措施,針對具體事件情景,按崗位細化各項應對措施,并納入崗位職責范圍 
             | 
        ||
| 
             32b 
             | 
            
             將應急措施細化、落實到崗位,形成應急處置卡 
             | 
            
             □符合  
            □部分符合 
            □不符合 
             | 
            
             | 
            
             | 
            
             關鍵崗位的應急處置卡無遺漏,事件情景特征、處理步驟、應急物資、注意事項等敘述清晰 
             | 
        ||
| 
             33 
             | 
            
             配有廠區(qū)平面布置圖,應急物資表/分布圖 
             | 
            
             □符合  
            □部分符合 
            □不符合 
             | 
            
             | 
            
             | 
            
             | 
        ||
| 
             應急終止 
             | 
            
             34 
             | 
            
             結合本單位實際,說明應急終止的條件和發(fā)布程序 
             | 
            
             □符合  
            □部分符合 
            □不符合 
             | 
            
             | 
            
             | 
            
             列明應急終止的基本條件,明確應急終止的決策、指令內容及傳遞程序等 
             | 
        |
| 
             事后恢復 
             | 
            
             35 
             | 
            
             說明事后恢復的工作內容和責任人,一般包括:現(xiàn)場污染物的后續(xù)處理;環(huán)境應急相關設施、設備、場所的維護;配合開展環(huán)境損害評估、賠償、事件調查處理等 
             | 
            
             □符合  
            □部分符合 
            □不符合 
             | 
            
             | 
            
             | 
            
             《突發(fā)事件應急預案管理辦法》強調應急預案重在“應對”,適當向后延伸至“恢復”,即企業(yè)從突發(fā)環(huán)境事件應對的“非常規(guī)狀態(tài)”過渡到“常規(guī)狀態(tài)”的相關工作安排 
             | 
        |
| 
             保障措施 
             | 
            
             36 
             | 
            
             說明環(huán)境應急預案涉及的人力資源、財力、物資以及其他技術、重要設施的保障 
             | 
            
             □符合  
            □部分符合 
            □不符合 
             | 
            
             | 
            
             | 
            
             對各類保障措施進行總體安排 
             | 
        |
| 
             預案管理 
             | 
            
             37 
             | 
            
             安排有關環(huán)境應急預案的培訓和演練 
             | 
            
             □符合  
            □部分符合 
            □不符合 
             | 
            
             | 
            
             | 
            
             對預案培訓、演練進行總體安排 
             | 
        |
| 
             38 
             | 
            
             明確環(huán)境應急預案的評估修訂要求 
             | 
            
             □符合  
            □部分符合 
            □不符合 
             | 
            
             | 
            
             | 
            
             對預案評估修訂進行總體安排 
             | 
        ||
| 
             環(huán)境風險評估報告 
             | 
        |||||||
| 
             風險分析c 
             | 
            
             39 
             | 
            
             識別出所有重要的環(huán)境風險物質;列表,至少列出重要環(huán)境風險物質的名稱、數(shù)量(最大存在總量)、位置/所在裝置;環(huán)境風險物質數(shù)量大于臨界量的,辨識重要環(huán)境風險單元 
             | 
            
             □符合  
            □部分符合 
            □不符合 
             | 
            
             | 
            
             | 
            
             對照企業(yè)突發(fā)環(huán)境事件風險評估相關文件,識別出所有重要的物質;對于數(shù)量大于臨界量的,應辨識環(huán)境風險物質在企業(yè)哪些環(huán)境風險單元集中分布 
             | 
        |
| 
             40 
             | 
            
             重點核對生產(chǎn)工藝、環(huán)境風險防控措施各項指標的賦值是否合理 
             | 
            
             □符合  
            □部分符合 
            □不符合 
             | 
            
             | 
            
             | 
            
             按照企業(yè)突發(fā)環(huán)境事件風險評估相關文件的賦分規(guī)則審查 
             | 
        ||
| 
             41 
             | 
            
             環(huán)境風險受體類型的確定是否合理 
             | 
            
             □符合  
            □不符合 
             | 
            
             | 
            
             | 
            
             按照企業(yè)突發(fā)環(huán)境事件風險評估相關文件的受體劃分依據(jù)審查 
             | 
        ||
| 
             42 
             | 
            
             環(huán)境風險等級劃分是否正確 
             | 
            
             □符合  
            □不符合 
             | 
            
             | 
            
             | 
            
             按照企業(yè)突發(fā)環(huán)境事件風險評估相關文件審查 
             | 
        ||
| 
             情景構建 
             | 
            
             43 
             | 
            
             列明國內外同類企業(yè)的突發(fā)環(huán)境事件信息,提出本企業(yè)可能發(fā)生的突發(fā)環(huán)境事件情景 
             | 
            
             □符合  
            □部分符合 
            □不符合 
             | 
            
             | 
            
             | 
            
             列表說明事件的日期、地點、引發(fā)原因、事件影響等內容,按照企業(yè)突發(fā)環(huán)境事件風險評估相關文件,結合企業(yè)實際列出事件情景 
             | 
        |
| 
             44 
             | 
            
             源強分析,重點分析釋放環(huán)境風險物質的種類、釋放速率、持續(xù)時間 
             | 
            
             □符合  
            □部分符合 
            □不符合 
             | 
            
             | 
            
             | 
            
             針對每種典型事件情景進行源強分析,至少包括釋放環(huán)境風險物質的種類、釋放速率、持續(xù)時間三個要素,可以參考《建設項目環(huán)境風險評價技術導則》 
             | 
        ||
| 
             45 
             | 
            
             釋放途徑分析,重點分析環(huán)境風險物質從釋放源頭到受體之間的過程 
             | 
            
             □符合  
            □部分符合 
            □不符合 
             | 
            
             | 
            
             | 
            
             對于可能造成水污染的,分析環(huán)境風險物質從釋放源頭,經(jīng)廠界內到廠界外,最終影響到環(huán)境風險受體的可能的路徑;對于可能造成大氣污染的,分析從泄漏源頭釋放至風險受體的路徑 
             | 
        ||
| 
             46 
             | 
            
             危害后果分析,重點分析環(huán)境風險物質的影響范圍和程度 
             | 
            
             □符合  
            □部分符合 
            □不符合 
             | 
            
             | 
            
             | 
            
             針對每種情景的重點環(huán)境風險物質,計算濃度分布情況,說明影響范圍和程度 
             | 
        ||
| 
             47 
             | 
            
             明確在最壞情景下,大氣環(huán)境風險物質影響最遠距離內的人口數(shù)量及位置等,水環(huán)境敏感受體的數(shù)量及位置等信息,并附有相關示意圖 
             | 
            
             □符合  
            □部分符合 
            □不符合 
             | 
            
             | 
            
             | 
            
             針對最壞情景的計算結果,列出受影響的大氣和水環(huán)境保護目標,附圖示說明 
             | 
        ||
| 
             完善計劃 
             | 
            
             48 
             | 
            
             分析現(xiàn)有環(huán)境風險防控與應急措施所存在的差距,制定環(huán)境風險防控整改完善計劃 
             | 
            
             □符合  
            □部分符合 
            □不符合 
             | 
            
             | 
            
             | 
            
             對現(xiàn)有環(huán)境風險防控與應急措施的完備性、可靠性和有效性進行分析論證,找出差距、問題。針對需要整改的短期、中期和長期項目,分別制定完善環(huán)境風險防控和應急措施的實施計劃 
             | 
        |
| 
             環(huán)境應急資源調查報告(表) 
             | 
        |||||||
| 
             調查內容 
             | 
            
             49 
             | 
            
             第一時間可調用的環(huán)境應急隊伍、裝備、物資、場所 
             | 
            
             □符合  
            □部分符合 
            □不符合 
             | 
            
             | 
            
             | 
            
             重點調查可以直接使用的環(huán)境應急資源,包括:專職和兼職應急隊伍;自儲、代儲、協(xié)議儲備的環(huán)境應急裝備;自儲、代儲、協(xié)議儲備環(huán)境應急物資;應急處置場所、應急物資或裝備存放場所、應急指揮場所。預案中的應急措施使用的環(huán)境應急資源與現(xiàn)有資源一致 
             | 
        |
| 
             調查結果 
             | 
            
             50 
             | 
            
             針對環(huán)境應急資源清單,抽查數(shù)據(jù)的可信性 
             | 
            
             □符合  
            □部分符合 
            □不符合 
             | 
            
             | 
            
             | 
            
             通過邏輯分析、現(xiàn)場抽查等方式對調查數(shù)據(jù)進行查驗 
             | 
        |
| 
             合 計 
             | 
            
             | 
            
             - 
             | 
            
             - 
             | 
        ||||
| 
             評審人員(簽字): 
            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 評審日期:     年    月    日 
             | 
        |||||||
| 
             評審時間: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 地點: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  
             | 
        
| 
             評審方式:□函審,□會議評審,□函審、會議評審結合,□其他          
             | 
        
| 
             評審結論:□通過評審,□原則通過但需進行修改復核,□未通過評審 
             | 
        
| 
             評審過程: 
            總體評價: 
             | 
        
| 
             問題清單: 
             | 
        
| 
             修改意見和建議: 
             | 
        
| 
             評審人員人數(shù):           
            評審組長簽字:          
            其他評審人員簽字: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  
            企業(yè)負責人簽字: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 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 
                  年     月     日 
             | 
        
| 
             序號 
             | 
            
             評審意見 
             | 
            
             采納情況 
             | 
            
             說 明 
             | 
            
             索引 
             | 
        
| 
             1 
             | 
            
             | 
            
             | 
            
             | 
            
             | 
        
| 
             2 
             | 
            
             | 
            
             | 
            
             | 
            
             | 
        
| 
             3 
             | 
            
             | 
            
             | 
            
             | 
            
             | 
        
| 
             …… 
             | 
            
             | 
            
             | 
            
             | 
            
             | 
        
| 
             復核意見: 
            評審組組長簽名: 
            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 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年     月     日 
             | 
        ||||
文件原文下載地址: